提早知道的事实


        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,总是英俊的王子跟被国王宠爱的公主结了婚;也看我姐画的小人画,一个公主,一个王子,一只企鹅,历经各种困难之后,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下去。
        于是大家都憧憬有这样的生活,或者希望永远新鲜的爱情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  变老之后,大家又说平淡才是真。 我们又都会变老。

        复习之余,刚刚读完《无声告白》。寒假那会儿我翻着豆瓣看高分小说,选了两本,一本是《斯通纳》,一本是这本。小说一般,写一个华裔与一个美国人组建了家庭,通过大女儿失踪自杀,对这个家的过往和每个人的经历进行了刻画。写得很压抑,读着有种很难呼吸的感觉。
        读着读着,就发现其中的父亲和《斯通纳》的男主角很像,又和大多数人很像。读完《斯通纳》那会儿,我就开始想到一些事实,一些对于现在似乎过早了解的东西。
        
        《无声》的李,是一位大学讲师,年轻的他上课被学生玛丽琳注意,发展出了爱情。李性格谨慎,不爱争端,渴望融入美国社会。他们的爱情是被玛丽琳的母亲拒绝的,因为李是一名华裔。 玛丽琳为了与李结婚,放弃了自己的学业,也疏远了母亲。李觉得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。
         《斯》中的斯通纳,也是一位大学老师,和李一样,与世不争,喜欢平静和稳定。他在拜访一位朋友时,初遇年轻貌美的未来的妻子。于是他经常拜访那家人,并向她提出了求婚的请求。他们结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幸福,年轻,激情。阳光突然照亮布满灰尘的房间。

          但是接下来,日子开始平淡,平淡,最后只剩下平淡。
          李和斯通纳上着没人听的大学课程,李的生活还算不错,他有了三个孩子,而他更偏爱大女儿。李希望孩子能和普通人一样,不想他们因为头发的黑色受到太多异样的眼光;斯通纳则有了一位女儿,他对女儿关怀备至,与她聊天谈心。
          但渐渐,两位妻子都出了“问题”。李的妻子,心中依然有对自己前途的渴望,想要重拾学业,成为一名医生。于是她一声不吭地搬出房子,开始自学课程。斯通纳的妻子,因为是南方的传统妇女,内心保守,很少与斯通纳有沟通,更不要提思想或者生活乐趣的一致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于是李抓狂了,对孩子冷漠,焦躁不安地寻找妻子。于是斯通纳失望了,他与世无争,但这个世界上似乎从来没有人真正理解过他。并非巧合的是,他们的生活都闯入了一个年轻的女学生,一个似乎真正应该是他们伴侣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 李只有和他的亚裔助教陈在一起的时候,才会忘掉一切。斯通纳只有和学生凯瑟琳在一起的时候,才能谈天说地,恢复年轻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于是我想,是不是每个人身体里都有那么一丁点和他们类似的地方,或者每个家庭。是不是最终的伴侣其实也未必能够理解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
          当然,他们最终没有和情人在一起。李的女儿死了,他和陈分手,回到家庭,继续生活。斯通纳的情人离开了,他继续和冷漠的妻子生活,不尽人意却没有妥协。
          看完《斯通纳》的时候, 我有种熟悉的真实感,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,还有堵住心口的沉闷。看完《无声告白》,这些感觉被放大和加深。

          这些小说更像是“写照”,与童话完全相反。很多人没有读过它们,却在演绎着它们。
  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    这些是被我从书里提早知道的事实。我看着情节,看到他们逃避或者沉默,压抑着自己的情绪,就想他们应该如何做,或者不应该如何做,也许结局就会好一些。

           可我毕竟是在局外的读者。我们在看其他人的生活的时候,也会想,他当初如果这么做,就会好很多。
           别人也是这样看我们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不过,好在一个人的生活,并不是小说。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情节,生活因人而异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不过看了《斯通纳》,看了《无声告白》,看了《一一》,看了《这些人,那些事》,还是有些压抑。每个人都不一样,大家都向往伟大和幸福。大家也最害怕一个词,平凡。


© Mingrui Zhang. All rights reserved.